银联“碰一碰”发展历程

银联碰一碰是中国银联打造的手机闪付全新收单产品,依托银联最新的标签支付技术,在商户受理标贴中内嵌NFC标签存储商户信息。消费者只需要在亮屏解锁状态下将手机靠近标贴的NFC感应区,手机就会自行读取商户信息弹出付款页面,用户输入消费金额并验证指纹后就可以完成付款。

“碰一碰”即将在各大城市试点,华为也将成为国内首家支持“碰一碰”手机闪付的手机厂商。从应用场景来分析,“碰一碰”可以免去扫码存在的光线问题以及二维码缺失问题, 如果能够将二维码升级为NFC标签, 移动支付也将从“扫一扫”一跃成为“碰一碰”。

NFC支付的发展历程

第一阶段 银联与移动的标准之争 (2005-2013)
NFC技术在2004年就诞生了。自此,NFC这个小婴儿,就开始了他可谓是艰难的成长历程,其中日本是NFC这个小婴儿早期最主要的推广地区,并且发展的还不错。不过在2005年,我们国家很快也开始研究基于NFC的移动支付方式了:成立刚满3年的中国银联为此设立了一个专门负责研究NFC的团队。另外参与这一研究的大头还有中国移动,它在做出了一系列手机支付创新之后(如2008年广州推出的手机地铁票),于2009年正式提出全面推进手机近场支付,并使用2.4GHz通信频率。很重要的是银联的NFC采取的工作频率是13.56MHz标准,中国移动则是2.4GHz标准。POS机等非接触系统的频率都采用的是13.56MHz。为什么中国移动要坚持采用2.4GHz标准呢?

先看这里:在微波通信中,频率越高,穿透性能越强,绕过障碍物的能力越弱;频率越低,波长越长,穿透能力越弱,但绕过障碍物的能力增强。如果采用2.4GHz频率的射频卡能够较好的穿透手机后盖,有效作用距离也会较远。基于上面的原理,中国移动也有自己的打算,SIM卡它需要如此高的频率才能穿透手机壳,而SIM卡是运营商把控支付市场的唯一抓手,因此必须要让SIM卡来做通信和信息载体。但是最终,通过时间检验,直到2012年6月,中国移动与银联签订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,了2.4GHz标准,且在同年12月,央行发布了金融行业支付标准,确定统一采用13.56MHz,NFC标准之争就此平静。不过此时,二维码支付已经在市场上遍地开花了!到2013年,第三方支付已经迎来了截至目前为止的最高增长率。不得不说NFC支付在此错过了一个亿。当然,不只是由于标准不统一的原因导致了NFC的没落。

第二阶段 银联与手机厂商联手 (2014-2017)
2014年9月,iPhone 6上市了,它带着它的新武器NFC和指纹识别Touch ID,正式介入移动支付市场,率先在美国上线,2015年7月登陆英国,11月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推出。当然,此时还未进入中国移动支付市场,但是,苹果在这年12月便宣布,Apple Pay将与中国银联合作于2016年初登陆中国市场。

在2016年2月,Apple Pay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市场。重点是它是基于NFC功能而实现的支付方式, 现已支持北京一卡通和上海交通卡,带来新一代的搭乘公交体验。现在你无论乘公车或搭地铁都更简单方便,只要拿起你的 iPhone 或 Apple Watch,叮一声,就可以通行了。不久,在这年的3月29日,三星与银联召开发布会正式在中国国内上线了Samsung Pay移动支付业务。这是国外的手机厂商。

作为国内的手机厂商,其实早在2006年,诺基亚就发布了首款NFC手机,并且支持了电子支付,但是没有激起任何水花。后来在2016年8月31日,华为在国内正式发布Huawei Pay,在9月1日,小米宣布与中国银联合作正式推出“小米支付(MI Pay)。打这时起,手机厂商纷纷加入到NFC战队。尤其是小米、华为等国内手机厂商,更是将NFC功能当作一个卖点。

小米董事长雷军在出席2016年第五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时甚至表态,“手机厂商进入支付与清算行业才刚刚开始,未来可能推动整个支付行业的发展”。当下,七大手机品牌均已推出手机Pay,支持NFC支付!或许雷军的这句话就要应验了。

第三阶段 银联联合华为推出银联碰一碰(2018年-至今)
2018年12月4日,沉寂许久的NFC支付披着它的新铠甲上战场了,不在沉默中爆发,就在沉默中灭亡!这一次,它重获新生,武威归来!Huawei Pay联合银联推出了“碰一碰”支付黑科技,用户亮屏解锁后将华为手机靠近NFC标签,输入金额并验证指纹就能完成支付,整个过程不需打开任何APP,也不需扫码操作,可谓比之前的扫码还要方便快捷,高效安全。可以说是继支付宝,微信,传统POS等更新迭代一个新的支付方式的升级和诠释。这个小婴儿的成长之路伴着磨难和艰辛,但是他一直在不断升级,信念不死,理想不灭!

2020 ,银联碰一碰NFC支付,只欠一阵东风——5G的到来,就一定会迎来属于他的春暖花开!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的NFC支付会走向繁荣昌盛。

5G时代,风口已来,大势所趋。

版权声明:
作者:bianji
链接:https://www.pengyipeng.com.cn/jishu/138.html
来源:银联碰一碰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